大明第一公岁月神偷

第173章 可惜了(2)

“这话您可千万别跟外头说”

朱标那句你当武将屈才了,直接吓李景隆一哆嗦。

“臣不学无术,脑子中都是些歪门邪道,当个天子近臣”

“哈!”不等他说完,朱标插嘴笑道,“近臣?我看你是弄臣!”

“呵呵,只要是太子爷您的臣,啥都行!”

李景隆俯身道,“臣身上披着武人这层外衣,文官们即便对臣不满,但也不会太过于追究,毕竟武人粗鄙吗?可臣要是当了文官,您真给臣一个尚书侍郎之类的,怕是不出三天,满天下的官儿都得来弹劾臣!”

说着,他上前一步,捏着朱标的肩膀,“臣还想好好的多伺候太子爷您几年,可不想给自己惹一身麻烦!”

“嗯!”

朱标闭着眼睛,肩膀随着李景隆用力,一动一动的,脸上露出几分享受的神情来。

“嗯右边,使点劲儿,昨晚上睡觉压着了!”

“您就当臣没出息也好,胆子小也罢,反正文官的差事臣是万万当不得的!”

李景隆手上继续用力,“再说当了文官,哪有现在跟您这般亲近?”

“呵呵,你小子!”

朱标笑笑,叹了半声,“哎有才干的不想当官,满脑肠肥的人拼了命往上爬!”

说着,半睁开眼,“开矿是不用想的,老爷子那就说不过去!放开民间商人的私营倒是可行!不过我忽然想到一个事儿!”

“您说!”李景隆捏着朱标的肩膀,“哎哟,太子爷您平日少坐着点吧,您这后脖颈子都是硬的”

“嗯啊!”

李景隆的按压之下,朱标舒服的出口气,继续道,“放开私营的话,这天下的人都去经商了,都是开工坊了,开店铺了”

“您是怕文官们说没人种地了?”李景隆笑道。

朱标嗤笑,“这些糊弄鬼的话,我能信吗?”说着,顿了顿,“我是觉得,到时候做买卖的多了,工坊作坊店铺里的东西多了,能卖出去吗?”

“天底下有钱人还是少,还是穷人多!”

“寻常老百姓家,三五年扯几尺布,做几件衣裳是大人穿完孩子穿。逢年过节才能称点酱油买点肉!”

“东西多了卖不出,必然要降价”

“都是物以稀为贵!就好比布,放开织造私营,民间商人从农家收取绢麻一旦布匹卖不出去,绢麻就便宜了!对商人而言倒是没什么损失,可对农家小门小户来说,一年就指望这些绢麻棉桑换钱呢”

“这跟谷贱伤农是一个道理呀!”

“标哥这就直接想到内需上去了!”

闻言,李景隆手上加把劲,心中暗道。

标哥顷刻之间,就从放开私营工商业,联想到了小农经济跟市场经济的冲突之处。

小农经济是自给自足,老百姓吃喝拉撒基本上都是自家产的。

市场经济你得有内需呀?说白了,老百姓得有购买力呀!

“太子爷,臣是这么想的,您听听对不对!”

“嗯,你说!”

李景隆按着朱标的肩膀,一边想一边说道,“民间的日子,这不是一天比一天好了吗?想想十几年前,天下人都还吃不饱呢!”

“历朝历代,只要朝政清明,三五十年就是盛世!”

“嗯,是这个道理!”

朱标闻言点点头,“自古以来,大乱之后就是大治。因为乱世之中人死的差不多了,土地人均下来就多了,历代开国之初也没那么多贪官污吏。让百姓休养生息好好过日子,无为而治嘛,三五十年就是大兴”

“太子爷您圣明!”

李景隆竖起大拇指,“这可这不是臣要拍您的马屁奉承您!您一说话,总能说到根儿上!您三言两语,比什么当朝学士,古今图书圣人之言,说的都在理!”

“什么是真知灼见,您这就是真知灼见!”

“真不是臣奉承您,臣也算看过不少书的,可您这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谁说过?不是臣数落历代老祖宗的不是,好大喜功他们就有,但像您这样,一眼就能看穿盛世根本的,一个都没有!”

“这真怪不得老爷子把您从小就当成心尖儿!满朝文武大臣提起您来,都说将来必然是一代圣主!”

“呵呵呵!”

朱标笑笑,然后板着脸,“过分了!历朝历代的老祖宗有你数落的份儿吗?”

“您瞧臣这张嘴,就是不会说话!”

李景隆轻轻打了自己一下,继续道,“您刚才也说了,几十年就是大治。大治就是天下富足了,咱们大明人多呀!只要老百姓手里有活钱儿,还怕东西卖不出去?”

“再说了,开放民间的工商业私营,工坊多了,雇工就多了城里那些游手好闲的,是不是能有个地方混饭吃?”

“商人们售卖各种东西,制各种东西,他也得买材料呀!好比酒楼,是不是得跟卖菜的买菜?跟卖米面的买粮食?跟屠户买肉?屠户的肉,米面铺子的粮食,是不是都是老百姓养的种的?”

“臣看,这就好比是一潭活水!”

“嗯,这个比喻好!”

朱标笑笑,“你的意思我懂了,工商业私营,得利的不只是商人,寻常百姓也获利!”

“您圣明!”

李景隆再竖起大拇指,又笑道,“再说咱们不是还有边贸专权吗?大明朝物宝天华,各类物产那是供不应求呀!”

突然,朱标轻轻按住李景隆的手。

徐徐转身,“二丫头!”

“臣在!”

“你是不是要”朱标正色道, “跟孤说放开海禁!”

“这人怎么能聪明到这个地步?”

李景隆面上僵硬,但心中暗道,“我这刚开个头,他就看清我的目的了!”

“臣可没这么说!”李景隆垂手,站在一边。

“但你就是这个意思!”

朱标笑笑,挺直腰板,活动着胳膊,“从你弄那个边贸专权开始,孤就知道,你小子的最终目的,是要促使开放海禁,促使边关互贸,设置海关船舶司,对吧?”

李景隆抬头,对上朱标的目光。

那目光之中,没有半分的责备,反而隐含鼓励。

“臣确实是有这个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