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医路子陌清欢

第371章 气为血之帅

气能摄血, 是指气能固摄血在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气能摄血主要体现在脾气统血。脾气充足,则血行脉中;脾气虚弱,易致各种出血,即“气不摄血”或“脾不统血”。因而治疗气不摄血证时,常用健脾补气,益气摄血的治法。

由于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故又称——“气为血之帅”。

胃脘隐痛,说明虚且病位在胃,喜温喜按,说明寒。因此脾胃虚寒,中气不足,气虚不能摄血,脾虚不能统血。

舌苔淡,苔白,脉虚数无力。也说明是脾虚气虚。

张言正说道:“气能摄血,脾主统血,用健脾益气药就行了。”

黄芪十克,太子参二十克,炒白术十克,茯苓十五克,当归五克,炒酸枣仁十五克,枳壳十克,荆芥炭六克,白及十五克,白芍十五克,甘草三克,山药十五克,海螵蛸十五克,浙贝母十五克,黄芩炭十五克。

水煎,一日两次。

黄芪、太子参、炒白术、茯苓、当归健脾益气,养血止血,但当归兼能活血,补气太过容易生火,因此都小剂量适用。枳壳,调理气机升降;白芍、甘草,缓急止痛;白及,止血敛疮;荆芥炭、黄芩炭,止血;海螵蛸、浙贝母,制酸护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