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破资金困局之逆袭
许未忠站在会议室的主席台上,在一次全厂大会上,许未忠站在台上,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的人群。
“我知道,最近厂里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人散布谣言,想要阻挠我们的改革。今天,我就要把这些人揪出来!” 许未忠的声音洪亮有力,震得会议室嗡嗡作响。
他指着人群中的老钱,语气严厉地说道:“老钱,你以为你做的那些事没人知道吗?你散布谣言,污蔑我,你是想把轧钢厂搞垮吗?”
老钱脸色苍白,额头冒出了冷汗,他想辩解,却被许未忠凌厉的目光震慑得说不出话来。
许未忠继续说道:“我搞改革,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我许未忠行的正,坐的端,不怕别人诬陷!” 许未忠的话掷地有声,让在场的工人们都感到震撼。
他们看向老钱的目光充满了鄙夷和愤怒。
最终,绝大多数工人都选择站在许未忠一边,他们用热烈的掌声和支持的话语表达着对许未忠的信任。
改革的阻力被清除,轧钢厂进入了全面改革的快车道。
生产线上,机器的轰鸣声更加有力,工人们的工作热情也更加高涨。
新的生产流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轧钢厂的产量节节攀升。
许未忠欣慰地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自豪感。
然而,他并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
他清楚地知道,改革的道路还很漫长,还有很多难题等着他去解决。
其中最大的一个难题,就是资金短缺。
那天晚上,许未忠疲惫地回到办公室,他打开抽屉,拿出了一张写满数据的纸。
昏黄的灯光下,那些数字显得格外刺眼。
他盯着那些数字,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咚咚”,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许未忠抬起头,看到赵厂长站在门口,他手中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
“未忠啊,这么晚了,还在忙啊。”赵厂长将茶杯放在桌上,脸上的表情看不出喜怒。
许未忠刚想开口,却被赵厂长挥手打断。
“听说你最近为了资金的事儿忙得焦头烂额?”赵厂长突然冒出一句,眼神深邃的望着许未忠。
许未忠握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颤,随即停了下来,他看着厂长,没有说话。
昏黄的灯光下,那张写满数据的纸张仿佛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许未忠心头。
厂房的轰鸣声还在耳边回响,可他却感觉不到一丝欣慰,只有那挥之不去的焦虑。
资金,成了横亘在轧钢厂发展道路上的一座大山。
他揉了揉眉心,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一下,两下,一下……
办公室里静得可怕,连空气都仿佛凝固了,凸显着问题的严重性。
“未忠啊,这么晚了,还在忙啊。”赵厂长的声音打破了沉寂。
许未忠抬起头,接过赵厂长递来的茶,温热的触感却丝毫温暖不了他此刻冰冷的思绪。
“厂长,我正在想办法解决资金问题。”
“唉,这资金缺口确实是个大难题。”赵厂长叹了口气,言语间充满了无奈,“我跑了好几趟上级部门,可你也知道,现在各个厂子都缺钱,想要申请到拨款,难啊!”
许未忠抿了一口茶,茶水苦涩,正如他此刻的心情。
“我想去银行试试,看能不能贷点款。”
赵厂长眉头紧锁,拍了拍许未忠的肩膀,“唉,银行那边…难啊。现在的形势,银行对贷款审批非常严格,咱们厂的情况,恐怕……”
第二天清晨,许未忠带着精心准备的材料,踏进了当地银行的大门。
银行大厅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混合着纸张和油墨的气味,让人感到一丝压抑。
他找到了银行行长,说明了来意。
行长是一位身材矮胖的中年男人,带着一副金丝眼镜,镜片后闪烁着精明的目光。
他慢条斯理地翻看着许未忠递交的材料,时不时发出一声轻哼,大厅里的挂钟“滴答滴答”作响,每一声都像敲击在许未忠的心上。
“李工啊,”行长放下材料,十指交叉放在桌上,“你们厂的情况我也有所了解,这资金缺口可不小啊。现在国家经济形势紧张,我们银行也要控制风险,这贷款……”他顿了顿,推了推眼镜,“不好批啊。”
行长提出的条件苛刻得近乎刁难,高额的利息,繁琐的担保手续,让许未忠几乎喘不过气。
他感觉自己就像在撞一堵无形的墙,明明看到了希望,却怎么也触碰不到。
许未忠深吸一口气,“行长,我们轧钢厂的潜力您也看到了,新的生产流程大大提高了效率,只要资金到位,我们一定能……”
行长抬手打断了他的话,“李工,我知道你的想法,但银行有银行的规矩。这样吧……”行长拿起笔,在一张纸上写下了一个数字,“这是我们能提供的最大额度,利息……”
许未忠看着那个数字,脸色骤变,“这……”
许未忠紧盯着那纸上的数字,心脏仿佛被一只大手攥紧,几乎要停止跳动。
那个数字,远远低于他预期的贷款额度,而那高昂的利息,更是犹如一把利刃,狠狠地刺向他。
他深知,如果接受这个条件,无异于饮鸩止渴,轧钢厂未来的发展将举步维艰。
他没有立刻放弃,而是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怒火强压下去。
他开始与行长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谈判,每一次都带着新的方案,新的数据,新的希望。
行长的办公室,成了他们角力的战场。
空气中弥漫着墨水的味道,还有彼此交锋的言语。
“李工,我理解你们的困难,但银行也有银行的规矩。”行长总是用这句话来回应许未忠。
“贷款不是儿戏,我们要对储户负责。”他的语气不疾不徐,却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强硬。
许未忠能感受到,行长背后,是整个银行体系的严格风险评估标准,犹如一座巍峨的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明白,这不是他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与整个旧制度在对抗。
他内心挣扎着,一方面是轧钢厂迫切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是银行的保守和固执。
他的眉头紧锁,眼神深邃,仿佛在酝酿着一场惊天动地的风暴。
他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他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地陷入了掌心。
他知道,他不能输,他必须为轧钢厂找到一条出路。
他一次又一次地拿出精心准备的市场调研报告,一页又一页地展示着轧钢厂的未来收益预测。
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新的生产流程带来的效率提升,讲述着轧钢厂在未来市场中的巨大潜力。
他那充满激情和说服力的言语,终于让行长开始对他刮目相看。
他不再是当初那个固执己见的官僚,而是一个开始认真思考的银行家。
每一次谈判,行长的态度都有一丝微妙的变化,从最初的冷漠,到后来的认真倾听,再到现在的若有所思。
最终,在一次长时间的谈判之后,行长终于缓缓地吐出了几个字:“李工,你的方案,我看到了诚意,也看到了潜力。我们银行可以考虑给予你们贷款,而且,在利率上,可以适当优惠。”
许未忠听到这句话,心中的一块巨石终于落地,他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知道,他赢了,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赢得了银行的信任,为轧钢厂争取到了宝贵的资金。
当许未忠兴奋地走出银行大门时,他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格外明媚。
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就连空气都充满了胜利的味道。
他眯起眼睛,看着远方,仿佛看到了轧钢厂未来的辉煌。
他拿出纸笔,准备记录下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却发现纸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那是他为了这次谈判所做的各种分析,还有那一次次被否决的方案。
许未忠嘴角微微上扬,他将笔缓缓放下,耳边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熟悉的声音,带着惊喜的颤音,“未忠,你……”
赵厂长一路小跑,气喘吁吁地赶到银行门口,老远就看到许未忠站在阳光下,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他心头一震,一种预感涌上心头。
“未忠,你……”他试探性地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许未忠转过身,看到赵厂长焦急的神色,笑容更盛了。
“厂长,成了!贷款批下来了!”
赵厂长愣了几秒,随即一把抱住许未忠,激动得热泪盈眶。
“好!好!好啊!”他不停地拍着许未忠的后背,声音哽咽,“未忠,你真是我们厂的大功臣啊!”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轧钢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