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嬴政觐见
此时关内侯眯起双眼,将手慢慢靠近炉子上方,仔细感受着那股温热的气流。
不一会儿,他便面露惊喜之色:“咦!这果然有温度。”
听闻此言,吕不韦也走了过来,当他走到近前时,毫不犹豫的伸出右手,将手掌伸向炉子上方。
刹那间,他的脸上也浮现出一抹惊讶之色。
就在这时,一直站在高台之上的赢子楚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急切。
只见他身形一闪,迅速从高台上飞奔而下。
落地之后,他快速冲到炉子旁边,伸出自己的双手,轻轻触碰了一下炉壁。感受到那温热的触感后,赢子楚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个满意的笑容。
紧接着,他笑道:“果然如此。”
一旁的秦臻见状,连忙躬身行礼:“大王,且容臣继续详细讲解和演示用法。”
赢子楚大手一挥,催促道:“秦先生快快说来!”
秦臻赶忙应道:“回禀大王,每次只需往炉膛内放入四块木炭便可保证其持续燃烧供热。而且,在这炉子的下方特意设置有通风口,以确保空气能够顺畅流通,让炉火燃烧得更为旺盛。”
说罢,秦臻夹起三块木炭,放入炉膛之中,然后拿起一把扇子,在通风口处扇动起来。
随着他手中扇子的挥动,火苗也变得更为旺盛起来。
秦臻一边操作,一边继续介绍道:“若是到了夜晚需要使用这炉子的时候,只需要将通风口关闭,并给它盖上盖子。随后,再取来一只水壶装满清水放置于炉子上方。
这里特别设计了一处排气孔,咱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用青铜管、铁皮管或者陶瓷管道与之相连接。通过这些管道,就能将燃烧所产生的废气顺利排出屋去,从而避免出现因夜间使用不当而导致中毒的危险状况。”
说着,只见秦臻撸起袖子,将那炉子抬起,一步步朝着大殿门口挪去。
待到达目的地后,他放下炉子,然后从一旁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简易排烟管,动作迅速的将其安装好。
紧接着,产生的燃烧气体顺着那根排烟管,悠悠然飘向了殿外。
这时,秦臻直起身来,对着赢子楚拱手行礼,朗声道:“大王,就是这般操作,当这些燃烧所产生的气体被顺利排出之后,屋内之人便再也不用担心会因为吸入过多有毒气体而中毒身亡了。”
一旁的少府尚书丞赢永听闻此言,好奇的走到炉子旁边。
他先是弯下腰仔细打量了一番这个新奇之物,接着又凑上前去,轻轻嗅了嗅从炉子里散发出来的气味。
片刻之后,赢永满脸惊讶之色,转过头对着赢子楚高声赞道:“大王,果真是如秦大夫所言,这炉子里竟然真的没有丝毫异味传出。”
听到赢永这番话,赢子楚顿时开怀大笑起来:“彩!妙哉!秦先生,依寡人之见,此物除了能够用来取暖之外,应该也能用于烹饪膳食吧?”
“大王英明,的确如此。”
“善,甚善!”
赢子楚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追问道,“那么,不知这炉子制作起来难度如何?是否能够实现大规模批量制作?”
秦臻走到赢子楚身前,躬身道:“回禀大王,此物的制作其实并非难事。臣昨日下午已下令让工尉府的工匠们暂且停下手中其他所有事务,全力以赴赶制这种炉子。仅从昨日下午开始直至今日清晨这段时间内,工尉府已然成功制作出四百余套。”
紧接着,秦臻迅速来到了赢永的面前。
他微微躬身,然后目光转向赢子楚,接着开口说道:“大王,如果我们能够调动工尉府和少府里所有的工匠来集中制造这种物品,那么仅需一天的时间,就完全可以生产出一千套。”
听到这番话后,赢子楚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之色:“甚善!少府尚书丞赢永接诏。”
此时,站立在一旁的赢永听闻召唤,赶忙快步向前走去,来到赢子楚跟前,俯首叩头行礼,高声回应道:“臣在,请大王示下。”
“诏命,从今日起,少府要全力配合工尉府加紧赶制此物。
另外,立即派遣专人前往各个郡县的少府工部,将详细的制作图纸以及此物品的样本一并送达过去,在开展救灾的同时,抽调出一部分工匠,同样投入到此物的全速制造当中。
此事刻不容缓,必须马上着手办理,不得有丝毫延误。”
“喏,臣赢永,定当谨遵王命。”
赢永对着赢子楚稽首行礼之后,缓缓站起身来。
恰在此时,秦臻也走了过来。
他来到近前,从怀中拿出一张图纸,然后将其递到了赢永面前,并开口说道:“尚书丞,此乃所需之图纸。涉英以及一部分来自工尉府的工匠此刻正在宫门外静候,若有需要,他们可为少府的工匠们提供些许助力。”
赢永闻听此言,也没有丝毫耽搁,连忙对着秦臻拱手施礼。
紧接着,他转身迅速朝着殿门方向走去,眨眼间便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之中。
随着取暖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原本萦绕在众人心头的阴霾总算稍稍散去了一些。
然而,赢子楚却依旧眉头紧蹙,目光凝视着殿外那纷纷扬扬、下个不停的鹅毛大雪,脸上再度浮现出深深的忧虑之色。
他情不自禁地低声呢喃起来:“这场漫天飞雪究竟何时才能停歇……”
言语之间,尽显无奈与惆怅之情。
就在这时,守候在宫殿门外的寺人急匆匆的跑了进来:“大王,公子政正在殿外求见。”
听到这个消息,赢子楚微微皱起眉头,疑惑地问道:“政儿?他怎么突然跑来?究竟所为何事?”
那寺人连忙躬下身子,回答道:“回大王,小的也不清楚具体情况。不过公子政说了,他此次前来是有要紧的事情想要跟大王当面商议。”
赢子楚低头沉思片刻后,心想:嬴政如今才仅仅十一岁而已,一个小孩子能有什么重要的大事需要在这朝会上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