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第一桶金

而且张欣现在成了大家成为太子妃的最大障碍。

朱瞻基必须亲自去一趟,把碧云山庄的隐患再过一遍。

把大方向确定了以后。

两父子转而说起了朝上的事。

“致仕的岁数提前到了六十岁,下面的人是什么反响?”

朱高炽是提议的人,但他最近没时间去跟那些老头子聊天闲话。

“致仕的老臣子说,这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朱瞻基笑。

“第一桶金?何解?”

朱高炽这词倒是第一次听。

“致仕金的金,不是还算丰厚么?他们拿了这钱,能干挺多事的。我听说好几个回家开书院去了,束修能收不少,这会普通的启蒙学院多,像他们这种在朝中做过官开书院,好多人挤破了头想进。”

朱瞻基觉得这次这事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味,很是一举两得。

“也好,起码也不算白读了那么些年的书。”

朱高炽颔首表示欣慰。

朱棣是个甩手掌柜,目前大多数的政务都是朱高炽跟朱瞻基在管。

以前张欣在时候,朱高炽跟张欣就折腾过致仕的时间,当时定了是七十岁。

可朱高炽陪张欣去武当的这段时间。

朱瞻基接手了朱高炽的活,跟六部百官打交道多了起来。

就觉得这个时间还可以提早。

现在朝中官员的来源是两类。

一个是国子监,一个是科举。

国子监的监生原本属于皇家嫡系,从国子监出来只要跑腿三五年,基本就能入朝为官,普遍年龄不到三十。

科举的进士,能考中的那些人大多数也是三十多岁往上了,他们不像监生一般要在外历练,而是进翰林继续读书,等到他们入朝的时候,基本已经是四十岁以上。

这两类就有一个很大的年龄差。

监生比进士平均都要小十岁。

于是乎,监生更精力充沛一些,又是皇家嫡系,还更熟悉外面的实务,朱高炽给国子监留下的辩论赛的传统让监生们颇有一些天不怕地不怕的劲,他们在朝上敢说敢讲,时不时的提出一些新的想法能触动朱棣。

朱棣就爱用监生。

无形中进士们就有点坐了冷板凳的感觉。

另外,读书读得多,又是一把年纪才当了官,就容易瞻前顾后,动不动就要提以前的什么例子之类的来办事。

朱棣很不喜欢这种循规蹈矩。

有时候还会当庭叱责。

是个人都要面子。

十几年下来,这些人就成了朝中老油子。

他们干啥都不想使劲,因为使劲随时可能就会犯错让朱棣龙颜震怒。

但是还不能完全不使劲,因为朝廷里要是大家都不使劲,政事没人管,朱棣也会震怒。

所有人都在很有技巧的摸鱼。

摸着摸着,大家还抱团取暖。

把整个朝廷很泾渭分明的分成了两派人马。

尸位素餐也就罢了,总归再怎么不做也会做一些事,但拉帮结伴的就属于给皇家添堵了。

朱瞻基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就跟朱高炽商量该怎么办。

最后两父子定下来的对策就是把朝官的致仕年龄提前到六十岁。

朱棣也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