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幸灾乐祸的朝堂,你竟然早朝迟到
“免礼!”
朱雄英笑了笑,道:“这才刚回来,就有两天的休息时间,怎么这么早就来了?”
“陛下,微臣已经等不及了。”
解缙立即抱怨道:“陛下这速度,太快了吧?”
“这一路走来,感觉就像是在看风景一样!”
解缙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他本来是随军出征的,没想到却被安排在后勤补给的地方。
根本就不是什么军师。
在绝对武力面前,任何谋士都是狗屁。
难道朱棣就找不到一个好的谋士?姚广孝不是很聪明吗?
然而,在朝廷军的洪流面前,却是不堪一击。
解缙之所以抱怨,是因为朝廷的军队推进得太快了。
他一到济南府,铁铉就带人去了黄河北岸。
很快,解缙就奉命去了真定府。
但解缙到真定府时,真定府已被拿下。
解缙来到真定府的时候,发现这里是一个空荡荡的城池。
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恢复生产。
解缙到北平府去,又一次落空。
换句话说,解缙表面上是从军,实际上却是打扫战场,做后勤工作。
这活可没有在朝堂上爽!
一点挑战性都没有。
“你这是在抱怨我?”
朱雄英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臣不敢!”
解缙缩了缩脖子,打了个哆嗦。
“来,咱们聊聊,后面的事还多着呢。”
朱雄英摇头一笑,道:“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稳住大明国内的局势。”
“再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
“欧洲和南洋的经济,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要继续扩大外贸顺差。”
“同时,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火枪推广到大明的军队中,让大明的军队装备上现代化的武器。”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先在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解缙虽然累了,却也不是吃素的。
不过他马上就明白了朱雄英的意思。
“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北边建设一事。”
解缙说道:“北方战事已定,草原人也不再骚扰边关。”
“我们应该派几个文官去那里搞建设。”
解缙脑子转的还真快。
原本北方的北平府和大宁府的官员,都投靠了朱棣和朱权。
现在这些位置正好空着。
除了这些,辽东一带,历来都是由武将掌管。
因为常年征战的缘故,在那些地方,文官已经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
现在战争结束了,也到了发展经济的时候。
“臣附议!”
杨士奇在一旁憋了半天,刚想说什么,却发现解缙已经把话说完了。
他有些不甘心。
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沉默。
“是的!”
朱雄英点了点头,说道:“辽东是一片富饶之地,按理说人口应该更多才对。”
“甚至有可能成为我们大明的经济支柱。”
“因为战争的缘故,他们一直没有太大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派文官去比较好。”
“这样吧,通知群臣,让他们明天来早朝!”
朱雄英登上皇位后,就成立了内阁。
只有解缙、杨士奇二位为首坐镇,大部分的事情,都由他们去做了。
早朝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
但今天,朱雄英却要重开早朝!
一听朱雄英要上早朝,解缙跟杨士奇这才放下心来。
这两个人,都是朱雄英的得力助手。
在朝堂上,如果不上早朝,很多官员都会认为自己以后再也不用上早朝了。
或许现在的官员们都不敢贪污了,就算贪污也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但不上早朝,也是一种惰性。
也许一天,只干一两个小时活。
杨士奇本来还想说这件事情的,但是朱雄英已经决定明天上朝了,他也就没有再提这件事情。
这一次的早朝,怕是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臣遵命!”
解缙和杨士奇同时出声。
很显然,他们都知道,朱雄英虽然是御驾亲征,但是他的眼睛却从来没有离开过朝堂。
朱雄英对于朝堂上的事情,一直都是很上心的。
只是朝堂上的大臣们并不清楚而已。
第二天一早,奉天殿,朱雄英来的很早。
朱雄英在登基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让文武百官先到奉天殿等着,然后自己再进去。
不为别的,朱雄英单纯懒罢了。
但是朱雄英自从北伐回来之后,就变了一个人。
这一天,他来的很早,坐在了龙椅上。
奉天殿外,先到的是解缙和杨士奇。
而除了他们两个之外,蓝玉竟然也回来了,这让在场的文武百官都有些意外。
北方的战事还没有传来。
但朱雄英带兵回朝,蓝玉听说亲率大军北上,现在也回来了。
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吗?
那就代表着朝廷赢了!
朝廷大军大获全胜,朝堂上那些心怀叵测的大臣们,顿时傻眼了。
不是说朱棣的军队必胜吗?
不是说三天之内就能打到黄河北岸吗?
天武帝和蓝玉将军,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回来?
当然,最坏的结果还在后面!
更糟糕的是,距离奉天殿越来越近了。
但还是有一些官员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很多人都迟到了。
这个时候,不管是哪一方,只要是有头有脸的人物,都会第一时间远离这些迟到的人。
不要告诉别人我认识你!
迟到是你的私事!
陛下早朝,你怎么这么晚才来?
我要弹劾你!
此刻,奉天殿外,一群文武百官,气氛凝重。
谁都知道,今天会有一群人遭殃。
“上朝!”
随着太监的一声大喝,文武百官鱼贯而入。
整支队伍井然有序,唯一的缺点,就是中间有一两个空位。
实在是太刺眼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满朝文武齐齐行礼。
“免礼!”
朱雄英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群臣之中的空位。
此时,朝堂之上,文武百官们的表情都很精彩。
朱雄英端坐于龙椅之上,可见百官百态。
有偷笑的,有严肃的,有担忧的,也有惶恐不安的。
众人各怀心思。
有些人是怕事情败露,有些人则是幸灾乐祸,巴不得那些在朝堂上为非作歹的人,被天武帝直接革职查办。
那样的话,就可以空出更多的官职,说不定还能混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