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让教司坊侍女卖香水

“不错,不错。”

张宁看着香皂店的账本,脸上满是满意之色。

仅仅一日。

他的店铺就进账五千两银子。

虽说距离日入过万两银子的目标还有差距,但货物却被抢购得一干二净。

实际上。

要是作坊的货物储备充足。

一天进账一万两银子并非难事。

这次没有将货物摆满货架,其实是张宁有意为之。

作坊经过长时间的生产积累,制造出的香皂。

别说满足一日的销量。

供应几日都绰绰有余。

但他明白,一旦市场需求被充分满足,顾客就不会珍惜商品,

抢购的热情也会大幅降低。

如此一来,货物售卖速度反而会变慢。

产品也会显得没那么珍贵。

但采用“饥饿营销”策略就不一样。

顾客难以大量购买。

抢到香皂的人会格外珍惜手中的商品,没抢到的人下次则会带着更强烈的热情,蜂拥前来抢购。

不过。

偌大的店铺里只有香皂这一种货物。

就算生意再火爆。

从外观上看也难免显得单调。

于是,张宁在这段时间把成功研制出的香水摆上了货架。

为了凸显高端品质。

他特意订制了一批瓷瓶。

这些瓷瓶配有木质瓶塞,瓶身上还雕刻着精美的文字。

每个瓷瓶都被安置在特制的红木盒子里,盒子内衬选用苏锦,一眼望去,尽显奢华高档之感。

香水的售价不低。

从五十两到一百两不等,香味越浓郁、容量越多,价格就越高。

最高可达一百两到一千两。

“建雄!香水那边情况如何了?”看完香皂账本,张宁转头看向一旁负责看管铺面的陈建雄问道。

陈建雄一听,脸上瞬间涌起兴奋之情:“张先生,您研制的香水,卖得实在太火爆了!”

“哦?”

张宁微微挑眉,眼中满是好奇。

陈建雄接着说道:“尽管香水定价很高,很多人都觉得离谱,可在店铺摆出来的第一天,就被顾客疯狂抢购。”

“都是些什么人在买?”张宁追问道。

“大多是大户人家的夫人和小姐。跟您说,这几天可把掌柜和侍女们忙坏了,一整日都忙得脚不沾地。”

“虽说掌柜忙得晕头转向,但看到生意这么好,心里也是乐开了花。”

这些侍女是张宁特意通过锦衣卫找来的。

她们都和教司坊有些渊源。

毕竟张宁做的生意最终是为朝廷创收,算是在为皇帝办事,所以向锦衣卫开口要侍女,他自觉理直气壮。

吕纪得知此事后,没有拒绝。

次日就精心挑选了一批合适的女子送了过来。

“好!”

听到陈建雄的话,张宁满意的点了点头。

随后又吩咐道:“接下来,安排这些女子过来,我要为她们讲解了“导购”相关事宜。培训一些他们不知道的东西。”

“是!”

陈建雄立马就去办了。

接下来的几日。

张宁一直都在培训这些侍女。

这些女子本就出自教司坊,在仪态方面有着一定基础。

只要稍加提点。

她们便能迅速调整,做到尽善尽美。

所以。

她们很快就投入到了铺面当中。

香皂和香水这两样商品。

本就是专门面向女眷销售的高价货品。

由侍女来担任“导购”,比起店小二这类男性。

显然更能让女眷们感到放松和安心。

因此。

香水一经上架,销售额便迅速攀升。

仅仅一日的时间,就直接达到了三万两白银!

这惊人的销售额数据。

很快被呈送到了朱佑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桌案上。

一时间。

大家都听闻张宁靠研制香皂和香水赚了许多银两。

众人虽知道张宁靠这两样东西能赚钱,却怎么也没料到会如此暴利,其盈利程度远超之前售卖香皂的时候。

照这样的销售势头持续下去。

三个月内赚到一千万两银子,似乎并非遥不可及的天方夜谭。

就连朱佑樘也不禁感慨。

“朕终究还是小觑了张先生啊。”

张宁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停下脚步。

在成功推出香水和香皂后,他又将目光投向了火窑那边。

他心里清楚。

若想短期内实现巨额盈利,玻璃制品的研发进展至关重要。

目前,玻璃烧制仍状况频出。

虽说不能完全归结为失误。

但气泡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家,且解决起来极为棘手。

当然,也烧制出了一些成品。

不过都是些诸如玻璃盘子、酒杯之类的小器具。好在这些小物件体积不大,烧制过程中并未出现气泡。

可一旦尝试制作稍大些的工艺品,气泡就会接踵而至。

而只要有气泡,就意味着产品存在瑕疵,沦为次品。

根本无法卖出高价。

无论是工部特意调来的经验丰富的老工匠,还是从道观里寻觅来的擅长炼丹的老道士,面对这一难题都急得焦头烂额,嘴角都急出了水泡。

“张先生,这气泡问题实在太过顽固,一时半会儿难以解决,还望您能再宽限我们些时日。”一位工匠焦急地说道。

张宁闻言,神色平静,安慰道:“行,大家不必过于着急。要是实在攻克不了难题,咱们就先多制作些简单小巧的物件。”

尽管他内心也焦急。

但他深知不能将这份焦虑表露出来。

这样只会影响士气。

时间悄然流逝。

一个月的时间转瞬而过。

然而。

玻璃烧制在解决气泡问题上依旧毫无进展,就像陷入了死胡同。

张宁开始意识到。

他们不能再这样一味地执着于当前的方法,必须另寻出路。

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虽然张宁清楚,只要能成功消除气泡,玻璃烧制就算大功告成。

届时必然能带来巨大收益。

但他根本没有时间慢慢等待,一个月过去了毫无进展,半个月前是这样,一个月前也是如此。

谁也无法预料究竟何时才能攻克这一难题。

可他等不起。

他曾在朱佑樘面前立下军令状,要在两个月之内筹集到一千万两银子。

若是无法兑现承诺,到时候,那些一直对他虎视眈眈的人定会借机发难,纷纷跳出来指责他。

同时,若自己没能完成目标,也会给人留下“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糟糕印象。

这不仅关乎他的名声。

他自己也绝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

思来想去。

张宁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

他觉得完全可以开拓一项全新且易于盈利的生意——镜子。

没错。

在考虑玻璃制品的出路时,他马上就想到了镜子。

即便玻璃存在气泡,也可以通过切割的方式,把有气泡的部分去除。

张宁想着,剩下的这些玻璃,只要交给工匠稍作处理,再镀上一层银,就完全可以制成光彩照人的镜子。

这种镜子虽说没有那些完整的玻璃制品卖得贵。

但同样属于稀缺的高端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