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你是在教咱做事?

听到朱厚熜这话。

历史公会历代皇帝顿时陷入了沉默。

所有皇帝都带着疑惑地,紧紧盯着朱厚熜。

“无法被剥削的东西?”

朱厚熜慢条斯理地说道:“广泛地设立社学,让百姓也有机会读书,也有机会通过科举改变命运!还可以开设惠民药局,让百姓不至于因病变卖家产陷入贫困!”

“开设社学和惠民药局?”

一众皇帝皆是略有所思的,思考了起来。

朱厚熜直接的说道:“土地是财产!”

“但孩子教育、穷人治病,这些都是重大开支。”

“最重要的是,富人可以夺取农民的土地,但不能让他们生病。”

“毕竟他们生病了,谁还来劳动,给他们创造收益呢?”

“既然不能直接将钱财公然分发给百姓,那么我们可以换个方式帮百姓节省开支。”

“这对他们来说,可也是一大笔钱啊。”

听到这里。

朱元璋也不禁产生了兴趣。

他自己也曾贫困过。

深知穷人一旦陷入贫困,就很难再有翻身的机会。

就算放在漫长的五千年历史中。

他也并非是唯一一个。

所以他觉得朱厚熜这个想法。

还是挺震撼的。

但朱棣仔细想了一番后。

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个计划中潜在的问题。

他看着朱厚熜,淡淡的说道:“我觉得此计还有待探讨!”

“毕竟宝钞之事,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引发连锁反应!”

“所以每一步都需谨慎!”

“不能仅凭常理来衡量……”

听到这里。

朱元璋的兴趣反而被勾起了。

他仔细地审视着张宁,突然想到什么,便看向了黄子澄问道:“黄子澄,张宁之前在允炆那里,担任的是什么职位?”

站在一旁的黄子澄愣了一下。

好好的审问着张宁。

为什么会突然问这问题?

于是他带着疑惑的回道:“回陛下,张宁之前在司经局,是从五品的官职。”

朱元璋看向张宁,眉头微微挑了挑道:“好,既然你小子如此不愿辅佐咱允炆,那你也别在东宫待着了。”

“你不是很喜欢引宝钞吗?”

“从今天起,你就是咱大明宝钞提举司的提举了。”

“咱同样给你封个五品!”

“不算委屈你吧?”

一时间。

小院内陷入了一片死寂。

齐泰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朱元璋说道:“陛下,张宁伪造宝钞,依法应当处以死刑!”

“而且他在陛下面前失仪,无论哪一条,都足以判他死罪!”

“您怎可.....”

朱元璋缓缓转过头,刮了齐泰一眼,冷声道:“你是在教咱做事?”

“你和黄子澄身为朝廷大臣,私用伪钞!”

“罪当罚俸一年!”

听到罚俸后。

齐泰和黄子澄,只觉得一股寒意直透心头。

不由地打了个冷颤。

随后。

立即闭上了嘴。

齐泰更是直接给了自己一个大嘴巴子。

恨自己多嘴。

朱元璋说完后,更是走到了张宁旁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着道:“大明宝钞提举司可是关乎咱大明经济命脉的,给咱好好表现!”

“咱十分看好你!”

说完。

他便转身离开了张宁的小院。

看着这一幕。

蒋瓛直接震惊得瞪大了眼睛。

不是?

这私印宝钞不是死罪?

怎么看着反而像是立功了吗?

还顺带把张宁之前炸毁皇宫的重罪给免了?

他细细想了想。

全身汗毛都惊悚得竖了起来。

不过。

还好的是。

他这一把也赚了,张宁给他的钱,足够他买一处大宅子了。

这次他也算是险中得富贵了。

“张大人我也先走了!”

蒋瓛跟张宁打了声招呼后。

也跟着朱元璋

走了出去。

“哼!”

“张宁算你狠!”

黄子澄和齐泰狠狠的看了一眼张宁。

然后悻悻离去。

本来这一次他们以为天下掉馅饼了。

结果现在才发现。

掉的是砖头。

害得他们一年的俸禄都没了。

他心里那个恨啊!

而在朱元璋与黄子澄、齐泰等人离开后,原本守在张宁家门外的锦衣卫也陆续撤离。

院子里。

仅剩下了张宁一人。

“宝钞提举司?”

“这么关键的职位,在大明朝廷中竟然只是从五品?!”

想到这里。

张宁的眼睛渐渐眯了起来。

他没想到。

自己一个炒股都能炒到眼冒金星的人。

如今竟爬到央行这样的高层。

......

翌日清晨。

张宁换上了崭新的官服。

随即在街头招了一顶轿子,坐进轿中前往宝钞提举司。

然而。

他并未察觉。

自己的轿子后面,已有两名锦衣卫暗中跟随。

生怕漏掉他的任何一举一动。

宝钞提举司隶属于户部。

但从名称来看,它被称为提举司”而非清吏司,这表明宝钞提举司在面对户部其他官员时,享有一定的自主权。

换句话说。

宝钞提举司虽然名义上,受户部管辖。

实际上。

却是直属中书省的衙门。

在宰相被罢免、中书省被废除的当下。

宝钞提举司几乎成了一个放任自流的机构。

不久。

张宁便到达了宝钞提举司。

他刚踏入衙门,便看到几名工匠模样的人在院子里翻找着什么。

张宁看着几人,严肃的喝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在干什么?”

听到这话。

几名工匠当即打了一个颤,然后转过头来。

当他们看清张宁身上的官服后。

才回想起。

有新提举上任这一事。

反应过来后,几人当即跪跪倒在地,连声求饶道:“卑职罪该万死,求大人宽恕!”

张宁眉头紧锁,慢慢走到他们面前,不解地问道。

“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那些工匠们面面相觑。

带着恐惧,从怀中掏出了几块雕版。

“大人,金陵米贵!”

“我们也是生活所迫,才私下接了些活计!”

“帮书铺印些书籍以补贴家用。”

张宁追问道:“什么书?”

“大人,自然都是些圣贤之书!”

张宁当场愣住。

这是什么敬业精神?

守着大明的印钞机,却只敢印些书籍来补贴家用。

而且印的还是圣贤之书?

听到这里。

张宁不禁一笑道:“这些人可真是暴殄天物啊!”

但他也知道。

朱元璋并非易与之辈。

每一张宝钞的印制,都必须经过户部、提举司以及内官的严格审核和核对后,才能正式入库并生效。

私自印刷几张或许可行。

但问题在于。

大明宝钞只有一贯,和一至五百文,六种面额。

而且这些宝钞主要用于大额交易。

普通小商小贩并不认可宝钞。

无论如何。

宝钞也比不上铜钱来得实惠和有保障。

铜钱沉甸甸的。

给人一种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与其冒险每天偷偷印刷一两张宝钞。

他们还不如更稳妥的印些书。

“算了!”

“你们继续忙你们的!”

张宁既无奈又觉得好笑,挥了挥手。

可提举司众人听了,却是一脸惊讶,“大,大人,您刚说什么?”

张宁不耐烦地挥挥手说道:“让你们继续干活!”

“你们印书就印书,别动用我的官墨就行。”

一众工匠们听此

频频点头。

但还是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难道大人,您....”

“不生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