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钱宁之死!
从太庙到报房,钱宁都在哀求着。
可“朱厚燳”始终沉默不语。
将其拒于报房外后,谷大用面带沉重地走到钱宁身边。
他望着这位不久前还权倾朝野的“锦衣卫指挥使”,叹息道:“钱都督,您何苦要拔刀相向呢?”
“您这是在逼陛下啊!”
钱宁闻言,当即呆立在了原地。
对啊。
自己为什么要拔刀相向?
为何要让陛下难做?
想到这。
他整个人茫然了。
与嘉靖年间那些狡猾的老臣相比。
正德年间大臣,明显稚嫩许多。
正如现在的钱宁。
怕是到死都不会理解。
要是他不动手。
朱厚熜是绝不会踏出太庙半步的。
而如今他既然已经动手了。
就算他怎么自责,懊悔也没用了。
因为太庙中的死谏消息,已经迅速传遍了整个大明,并且激起了巨大反响。
接下来的几天。
各地奏章更如如雪片般飞向京城,金陵、京师六科给事中、六部高官、大理寺、都察院,乃至内阁重臣和宗人府的官员都加入了死谏。
不过朱厚熜并未急于行动。
因为他知道还有人未表态,自己的行动也瞒不过那人。
但他并不介意。
因为在如此压力下,那人终会上奏死谏的。
也就几天后。
在金陵百官的联名死谏奏章,抵达京城之时,很多官员们就发现一个大臣,一直都在置身事外。
那人正是杨延和!
一时间。
言官们都愤怒不已。
“今天我算是看清了,有些人,平时看似道貌岸然,到了关键时刻,原形毕露!”
此事一出。
扬家的大门几乎每一天都有人指着痛骂。
甚至路过时都会唾弃的吐口水。
看此情况。
杨廷和的长子杨慎再也忍受不住了,他在杨廷和书房外苦苦哀求了整整一天一夜。
“爹,求您快进死谏吧!”
“若您再不死谏,杨家怕是要遗臭万年了!”
“若你不死谏,我就只得跟那些言官拼命,以求扬家安稳。”
听到儿子声嘶力竭的哭喊。
杨廷和第一次感到如此无力。
这种感觉与朱厚燳过去的任意妄为不同。
他感到自己似乎一直都在被这位“朱厚燳”玩弄于股掌之中。
而且即使到现在。
他仍不明白这位天子的真正意图。
看着跪在书房外哀求的儿子,杨廷和只能沉重叹息,低声自语道:“切莫轻举妄动啊……我写,我写还不行?”
经过一番内心斗争后。
杨延和尽管知道是面前的陷阱,还是坚定地投入了其中。
随后他大笔一挥。
直接将钱宁的十大罪状写进了奏折当中。
他决定了。
他也要死谏!
如今朝廷内外都团结起来疏远他。
就连与钱宁关系密切的谷大用、张永、江彬也是如此。
所以他也是被迫无奈。
而在他下笔当天。
他的奏章就送到了朱厚熜面前。
谷大用站在朱厚熜面前,面色苍白,声音颤抖地向“朱厚燳”汇报道:“陛下!百官们已在宫外跪候多时了!”
“你要不....”
在谷大用、张永等人的注视下,
朱厚熜深深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无奈道:“大用,你先把杨阁老的奏章送到钱宁的府上。”
“别让其他官员知道。”
宁王一直以来,都在大肆贿赂朝廷要员,借以不断获取自己政治经济利益。
他知道他身边的钱宁,江彬等近臣,肯定都在宁王行贿名单中排名居前。
而杨廷和这样的内阁首辅,自然也是重中之重。
他也知道杨廷和肯定也收过宁王的好处的,数额也不会小。
所以他才会逼着杨延和出手。
听到朱厚熜这话,谷大用立刻“噗通”一声跪下,感激涕零地哭泣道:“陛下,奴才知道您已经尽力
了,是钱宁他自寻死路,他罪有应得!”
这些天来。
谷大用等人何尝不是提心吊胆。
他们何尝不担心朱厚燳被朝臣所左右,顺带将他们一并铲除。
他们也知道。
天子之所以让他将这封奏章送给钱宁。
只为给钱宁传达一个信息。
那就是钱宁若是识相,便自行了断。
若不识相。
就让他来帮钱宁了断!
所以。
也就在当天深夜。
锦衣卫指挥使钱宁看完奏章后。
未留下任何遗言或遗书。
便在自家府邸自尽了。
当天。
朱厚熜立即就下达了旨意。
让三法司严查钱宁之罪。
不得有任何疏漏!
......
内阁。
杨廷和看着天子的御批,脸上不禁露出一丝苦笑。
人已经死了,再查又有何用?
抄家?
难道只是为了钱宁那点财产?
钱宁的自尽。
意味着所有的罪责都将由他一人承担。
而且天子这一次,分明是在保护谷大用、张永、江彬。
但这样一来,
江彬在朝外的权势,就显得有些刺眼了。
两年前。
京城的三大营军队已被调离,而新调入京城的边军,都是江彬的直属部队。
这一切。
难道都是江彬蛊惑天子的结果?
杨廷和想到这里,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
并不是他不相信朱厚燳会被人蛊惑。
而是他根本不相信。
江彬有这个脑子。
但。
这一切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
豫章的宁王府中。
前几天。
宁王朱宸濠在看到钱宁递来的奏报时。
他当场就大笑了。
能够以“合法”的方式继承大统。
他就不用冒险造反。
既得民心,也能稳定朝中大臣。
如此好事。
他当然是开心了。
可很快。
他的笑容就凝固了。
当金陵百官死谏的消息传至宁王府后,朱宸濠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对着身边的谋士刘养正和李士时二人愤愤怒道:“这些老东西真是可以啊!”
“本王平时给他们那么多银子!”
“到了要用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一个个装忠心耿耿?做起了忠臣来了?!”
“这些家伙我要全部记下来!”
“等本王登基,定要他们人头落地!”
.....
听着朱宸濠的怒斥,
他身后的两位谋士感到了事情的不妙。
然而。
他们又难以言明究竟是哪里出错。
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最后两人只得放弃原来的计划。
重新制定新的方略。
......
钱宁死后。
朝野一切都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在士大夫们看来。
他们把天子的犬牙拔掉了一个。
以后他们又可以像以前一样,“摆布”天子了。
所以他们觉得赢了!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
在朱厚熜眼中,钱宁仅是他方略中的一枚棋子。
也就在朝野上下。
还沉浸在此番胜利喜悦中时。
一封来自东南小县县令的奏章,突然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奏章提出东南各省因财政困难。
不得不前来请求开海!
在平日里。
这可能不会引起注意。
但这次却不同。
朱厚熜带着不悦,首次上朝,就提出了这事。
并让谷大用宣读了这份奏章。
听到奏章内容后。
满朝大臣脸色顿时变了。
尤其是东南地区的官员。
朝臣汇总的刘大戛,很快发现了事情不对劲,想要向前发言时,却
听到“朱厚燳”正高声向群臣宣布道:“大家都听清楚了吧?”
“各位爱卿,你们都明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