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慈子孝请你吃大面

第二百八十九章:李恪在行动,天竺目标

阅兵大典!

四个字在狄仁杰,于志宁脑海中徘徊浮现。

他们浑身一震,不敢相信看向太子。

是啊。

太子说的对,什么浮夸恢弘的大礼,在陛下眼里都比不过一场为庆贺五十岁圣辰的阅兵大典。

这才绝对是符合陛下的心思。

太子了解陛下至此。

他太懂陛下了。

“臣羞愧,跟随陛下这么多年,却不了解陛下……。”

于志宁是真的心头难受。

他是天策府的老人了,可跟随陛下这么久,如今却忘了陛下是当年的天策上将。

李承乾没有说他的意思,他道:“安西都护府,吐蕃,东北等地,要挑选精锐的儿郎,各自组建阅兵队伍。”

“朝中军功封爵的人,从中挑选组成阅兵方阵……。”

“还有学子读书人,也可以遴选筛查过关后,组成方阵。”

“常备军是主力,府兵也可组建……。”

于志宁将太子说的话,全部给记下。

“阅兵大典的章程,孤拟好了,会交给你的。”

李承乾道:“你礼部与内务府负责具体的操办,到时候,兵部那边会无条件配合的。”

“臣明白!”

“行了,去吧。”

“是!”

于志宁离开后,狄仁杰看李承乾就如同天人一般。

“殿下怎么会想到的?”

“阅兵大典。”

狄仁杰激动的说道:“陛下要是知晓,肯定会欣喜高兴的。”

“你说我怎么想到的?”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

额!

狄仁杰一顿,也对啊,殿下是太子,是陛下嫡长子,他怎么会不知道呢?

不久后。

李承乾拟定的章程交给于志宁。

于志宁与内务府几乎没有改动,先送三省过目签字后,马上就送到御前。

“阅兵大典?”

李世民瞳孔下意识一缩,身子也坐正了。

这一点落在于志宁眼中,大为感慨,太子真是做到陛下心尖上了。

李世民快速的翻看着,越看,面上的笑意越是洋溢。

他拿着奏本的手,都有点发抖。

快要控制不住自己的喜悦之情。

“好,好,好!”

李世民连声叫好,他抬头,目光如神,声音洪亮喊道:“于志宁,就按照太子拟定的章程办。”

“礼部与内务府通力协助。”

“来人!”

于志宁还没应声,就见到陛下一刻都不想耽误,道:“传旨,召三省六部官员议事。”

“尤其是河间郡王,必须要来,不得有任何托词。”

侍中领命下去,快速去传达旨意。

李世民翻来覆去的看着奏本,道:“于志宁,这阅兵大典,不仅有我大唐的。”

“还要那些番邦外夷的国主,亲自带兵来给朕检阅!”

“凡是我大唐番邦属国,必须前来。”

“那些有商贸往来的,也给他们派遣使者过去,叫他们来。”

于志宁没想到,一个阅兵大典,把陛下撩拨的如此兴师动众。

他没有反驳的道理。

排场越大,场面越盛况。

对他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臣谨遵陛下旨意!”

三省六部大臣,纷纷赶到两仪殿。

参见坐下后,李世民举着奏本,道:“太子拟定章程,要为朕的五十大寿举行一场浩大的阅兵大典。”

“此举,诸卿觉得如何?”

三省大臣是看过的,其他五部暂时不知道。

于志宁马上扮演讲述的角色。

李孝恭笑道:“陛下,你要我不得有任何托词,原来是因为这个啊。”

“没得说。”

“我全力支持。”

“回头我就让李靖这老匹夫,还有尉迟敬德,程知节这些老东西,披甲操练,接受陛下检阅!”

闻言,李世民白了他一眼,道:“亏你想的出来。”

“药师听到你这么折腾他,怕是要到你家躺着不起来了。”

李孝恭仰头哈哈大笑,“来了,正好跟我一起操劳嘛,省得我去找他。”

众人失笑,李世民是哭笑不得。

“那就这么决定了。”

李世民道:“河间郡王,你兵部可是要担起责任来啊。”

李孝恭点头道:“陛下放心,不会出差池的。”

“只不过,臣觉得,阅兵大典就我们大唐将士,多少有点自娱自乐。”

“要不把那些番邦属国也叫来?”

李世民捻着胡须,道:“我刚跟礼部尚书说了这事,他们必须要来,还是要他们的国主带兵,亲自给我检阅!”

嗯?

众人露出异色。

陛下这想法着实是霸气啊。

“只怕有的人不愿意……。”房玄龄说道。

李孝恭冷笑道:“不愿意?”

“他们不想来,那就我大唐过去。”

这两年大唐太安定了。

自从灭掉高句丽后,拿下东北半岛。

大唐军队就处于常备状态,无仗可打。

李孝恭巴不得这时候,有番邦邻国不听话的,听说安西那边的国度不少,跳出来几个炸刺的,大唐无非远征一场,一举灭国罢了。

众人也没什么话说,李孝恭说的也没错不是。

不听大唐的话?那就等着天兵天将吧。

……

李世民认可东宫拟定的章程,正式为明年大阅兵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

李承乾出主意章程,具体的是给礼部去办。

当然他也会随时随地的补充一些内容。

在礼部的操办下,各部配合,当成头等大事来办。

朝廷行文发下各地方,尤其是各地有爵位的,接到行文后,几乎没有耽误,就收拾行李,前往长安。

吐蕃。

李恪站在一处高山上,居高临下,俯视着前面一片一望无际的山川大地。

他脸颊有特有的高原红,皮肤风吹日晒的干燥。

李恪与李佑不同,李佑多是躲在王宫,李恪却是到处奔走,在吐蕃不过几年的时间,面容比李佑还要粗犷枯老。

完全看不出,他在长安时的贵公子形象。

“天竺之路算是打通了。”

李恪说道:“现在是怎么把天竺拿下,并且在天竺站稳脚跟。”

“王玄策,去年,天竺你多次来往接触,当地的人文教化应该是熟悉的吧?”

王玄策点头道:“天竺这地方,臣还真不太好说。”

“他给我的感觉,跟以前的吐蕃差不多。”

“但是,他们好像要更加严重,尤其是信仰佛教的文化,太过根深蒂固了。”

“几乎人人向佛。”

“他们没有像吐蕃奴隶,被捆绑限制,却更加听话,认为被贵族鞭笞惩罚,是他们前世有罪,今生赎过,来世就没有罪孽,会变成人上人……。”

王玄策说着就有点摇头,有点嘲弄有觉得讽刺的说道:“今生吃尽苦,来世才解脱。”

李恪与侯君集皆是露出不敢相信之色。

王玄策这段时间都在天竺,所以,有些事情,李恪是并不清楚的,这才询问。

但得到的回答,简直是颠覆他的认知。

“这天下还有这样的人群国度?”

李恪感觉不是他疯了,就是这天竺国的人疯了。

“你不会是看到一些片面的吧?”侯君集不相信。

王玄策道:“我也希望是,但这地方真的邪门,他们有明确的高低等级,低等的贱种……。”

他大致讲述天竺的情况。

直接把李恪与侯君集等人干沉默。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对我们岂不是好事?”

有人这样说道:“我们在他们眼里应该是高等级贵族,他们服从是应该的。”

“这不有利于我大唐的统治?”

李恪突然意识到,太子兄长是要封他在天竺为王的。

天竺这种违反常人思维的地界,他要是当王的话。

别想着能不能治理好,应该想着是如何利用他们,稳固自己的统治,然后反哺本土。

“打掉他们的贵族,我们就是比他们眼中贵族更高级的人物。”

侯君集见识过吐蕃奴隶与贵族关系的。

能让齐王说出,与他们相比自己都仁慈得过分。

可见到底有多黑暗残暴。

如今找到这个天竺,更加离谱。

这还不好办了啊。

李恪思索着太子兄长给他的话,就在这是,山下飞跑上来一人,来到李恪近前,上气不接下气,道:“长安行文。”

李恪接过来快速扫了一眼,递给了侯君集,道:“陛下五十大寿,举行阅兵大典。”

“我们吐蕃的驻军,也要挑选将士回去。”

侯君集神色激动不已,又递给了王玄策。

“不过,本王觉得单是驻军阅兵不够。”

李恪道:“本王要拿下天竺,让天竺的王,去大唐接受圣天子的检阅。”

“诸位以为如何?”

王玄策抬头道:“殿下,时间上来得及吗?”

“明年一月二十三就要举行阅兵大典。”

“满打满算的话,我们要在三个月的时间,灭掉天竺国,控制一地,再想更深层进攻的话,只怕也来不得及。”

“所以,天竺一国是当前极限,再赶回长安的话,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

李恪点了点头,道:“但事在人为。”

“陈国公,就看你们的了。”

“你们能做到什么程度,将决定了本王在阅兵大典上,如何在御前上表的内容。”

“你们想要在天下露多大的脸,就要出多大的力气。”

侯君集神色潮红,阅兵大典上表。

绝对是长脸争风头的时候。

他可知道,大唐两年多没打仗了。

他们要是在吐蕃,拿出灭国之功来,可想而知会有多轰动。

“殿下放心,末将……。”

侯君集望着远处的天竺土地,目光凶狠,战意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