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卧槽,老男孩核武器来了

“什么情况?发生什么事情了?”

“报告,有狙击手,有狙击手。”

“都他妈不要慌,保护将军阁下,快保护将军阁下。”

“将军,赶快离开这里,这里不安全。”

日向野狗冷哼一声:“不用怕,区区狙击手不足为惧,快速锁定狙击手的位置给我干掉他。”

“将军还是快上车吧,这里交给我们。”

“嗯...你们要把这件事情办好了。”

日向野狗,不慌不忙,慢悠悠的朝着汽车走去。

作为鬼子将军,它是有一定的定力的。

就在这个时候,狡猾的小鬼子们迅速察觉到情况有变,他们立刻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战术调整。只见这些训练有素的敌人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一系列战斗准备动作:有的检查武器弹药,确保火力充足;有的占据有利地形,构筑防御工事;还有的相互传递暗号,紧密协作。

与此同时,另外两个小队的鬼子也没有闲着,他们如同嗅觉灵敏的猎犬一般,紧张而又急切地四处搜寻着刘建国的藏身之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阴影,都不放过。

而那些隶属于特高课的鬼子更是表现得异常警惕。他们瞪大双眼,目光如炬,不放过周围环境中的任何一丝风吹草动。从高处到低处,从前边到后边,全方位无死角地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生怕错过哪怕一丁点儿蛛丝马迹。

再看李立群和秋山小泉这两个人,此刻正像受惊的兔子一样,哆哆嗦嗦地藏身在众多士兵的身后,连头都不敢露一下。他们的身体紧紧贴着地面,仿佛想要与大地融为一体,以此来躲避可能到来的危险。

其中李利群更是胆小如鼠,都准备逃跑了,结果被丘山小学给拽了过来。

“李先生,你哪里走啊?”

“大佐阁下,你看看这枪的子弹分明是幽灵使用的,再不跑的话咱们都得死,我劝你还是跟我一起跑吧。”

“不要着急,现在幽灵的目标是日向野狗将军,咱们俩暂时还是安全的,再说了,对于把子弹不能证明幽灵还活着,咱们再看看后续。”

只见李利群面色惨白如纸,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断滚落下来,他的身体不受控制地颤抖着,嘴唇也微微哆嗦着。听到对方的话语后,他那双原本就充满恐惧的眼睛瞪得更大了,仿佛要从眼眶里掉出来一般。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如梦初醒般地点了点头,但那动作却显得十分僵硬和机械。

.............................................

刘建国悄无声息地潜伏到了距离小鬼子足足有 1 千米之遥的地方,这里居高临下,视野异常开阔,可以将周围的环境尽收眼底。

此刻,他稳稳地站立在这个制高点上,手中紧握着那把经过精心调试的狙击枪。从这个绝佳的狙击位置望出去,他能够清晰地看到远处小鬼子们的一举一动,甚至连他们脸上细微的表情都能分辨得一清二楚。

微风轻轻拂过他的脸颊,带来一丝凉爽,但他的注意力却始终高度集中,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必须要抓住这难得的机会,给敌人以致命一击。

刚刚那一枪,并没有击杀掉日向野狗。

再次瞄准,进行补枪。

而日向野狗被小鬼子层层包围保护在中间,击杀难度有大大提升。

只见刘建国悠然自得地嚼着口香糖,那口香糖在他嘴里被咀嚼得发出清脆的声响。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透露出一抹自信和从容的微笑。一双锐利如鹰隼的眼睛紧紧盯着前方的目标,宛如一名老练的猎手在锁定自己的猎物一般。

当确定好射击角度之后,刘建国毫不犹豫地再次稳稳扣动了扳机。刹那间,伴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那颗 12.6 毫米的子弹如同脱缰野马一般从枪膛中咆哮而出。它以惊人的速度撕裂空气,所过之处竟形成一道肉眼可见的气浪,仿佛闪电划过夜空,带着无尽的威力直直冲向那些可恶的小鬼子们。

只听“砰”的一声巨响,那颗子弹犹如闪电般疾驰而出,瞬间就打爆了一颗鬼子的头颅!那头颅如同熟透的西瓜一样爆裂开来,红的白的溅得到处都是,场面极其血腥恐怖。然而这颗子弹并没有因此而停下它夺命的脚步,依然以惊人的速度向前飞去。

紧接着,又是“噗”的一声闷响,子弹准确无误地击中了日向野狗的大腿。刹那间,鲜血四溅,染红了周围的土地。日向野狗发出一阵凄厉的惨叫,那叫声简直比狗叫还要难听百倍千倍。

如果直接打在他的大腿上,那整条腿就被打断了。

但是由于先打爆了第1颗脑袋的头,子弹的能量锐减不少。

但即便如此,日向野狗,直接倒在地上,已经无法正常站立了。

这让鬼子都慌了神。

更多的小鬼子过来保护。

总是有许多小鬼子开始疯狂开枪,他们并不知道刘建国的位置,但是依旧是对着子弹来的方向开始射击。

这样才能起到心理安慰作用。

“快保护我,快他们保护我,都别他妈跟傻逼似的。”

只见那平日里横行霸道、不可一世的日向野狗突然像发了疯一般地大喊大叫了起来!他那张原本就狰狞扭曲的脸此刻更是因为恐惧而变得极度扭曲,让人看了不禁心生寒意。

要知道,日向野狗可是刚刚才开始嚣张跋扈没多久呢,谁能想到这会儿竟然也会被吓得如此屁滚尿流,甚至连死都怕得要命!

秋山小泉也跟着喊道:“快保护将军阁下,快保护将军阁下。”

“快他妈把我抬上车,你们这帮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