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暴动的紫晶体
第283章暴动的紫晶体
“那些东西有什么好怕的。”
“跑得慢,还没威胁。”
“拿枪随便一扫就能扫一大片。”
秦正豪不以为然。
不是他一个人这么认为。
事实上,虽然苏武尽量宣传紫晶体的威胁。
但由于它们的活动范围,始终没有突破秦岭山岩浆峡谷一带。
流传出去的视频,也都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危险的地方。
不是冒头就被看起来破坏力没多大的电磁步枪一枪射爆。
就是在跳起来,又或者集体行动的时候,被高处的火力平台轻松的扫平。
那场面和解压用的无双小游戏都差不了太多。
哪怕是钻进地底的那一批紫晶体。
因为移动速度过慢,面对猎晶体一型盾构机的猎杀,也没有一个能够逃脱。
整体给人的感觉。
就好像紫晶体只是一种能自己蹦跳几下的石头而已。
有意无意的,都忽略掉了它在接近人类,或者其它任何一种生命的时候,真的可以将他们吞噬和消化。
“但是毕竟数量太多了。”
“难保不会有漏网之鱼——”
“好吧。”
“是我想多了。”
少年强行辩解了两句。然后联想到曾经在视频中看到的,那夸张到把整座山都包围的机械军团。
自己也觉得这么说太过于扯谈。
于是便无奈地耸耸肩,承认有些过于杞人忧天。
“对了。”
“我刚才在网上,翻到有人说,江河市会在六七天后实行8小时工作制。”
“这消息已经确认不是谣传。”
“看来我们运气还算不错,赶上了一个好时候。”
“是啊。”
“我在末世前都不敢想象,一天只需要干8个小时的活。”
“这要是真的,那简直是太爽了。”
“听说还有专门的活动中心。”
“到时候我们可以去找人组个篮球队。”
说到这个,秦正豪也忍不住升起了浓厚的兴趣和交谈欲望。
事关他自己未来的生活。
这可比只流传于网络中的紫晶体更加重要。
而在越野车中的两人,怀揣着对江河市期待的时候。
距离他们并不遥远的秦岭山岩浆峡谷之中。
曾经单方面的猎杀。
已经不知不觉的逐渐向着真正的战场演化。
轰!
一枚巨大的火团,在峡谷之中爆裂开来。
恐怖的冲击力。
在一瞬间,便打散了喷发而出,直径数百米的岩浆洪流。
让其在冲出峡谷之前,就半路夭折。
化作滔天的火雨。
回落向峡谷地面。
峡谷两侧,建造在崖壁上的两三百座火力平台。
面对这已经近似于天灾般无差别覆盖的恐怖岩浆雨,没有能够幸免于难。
不少的火力平台上。
炮塔,机枪,弹药仓库,后勤仓库,无人机起降场,还有通讯台等等,几乎所有的地方,都遭到了强烈的打击。
一时间。
各处都向远在农家小院的控制中心发送了受损警报。
同时,受到这阵从天而降的岩浆干扰。
大部分的火力平台,暂时都无法再发动攻击。
自从它们被建造出来以来,编织于岩浆峡谷上空的火力网。
就此第一次出现了明显的缺口。
[警告,岩浆峡谷火力封锁平台综合受损率达到37%。]
[预计17秒后,完成初步修复。]
大量的微型机器人,开始从火力平台内部的核心仓库中被唤醒。
然后成批成批的爬向平台受损的各处,进行紧急修理。
它们将按照机枪,炮塔,弹药仓的顺序,优先修复机枪。
以方便在最短的时间内。
补全火力的缺口。
但即使如此。
整个修复的过程,依然还是显得有些过于迟缓。
峡谷地面。
似乎是因为发现了这珍贵的机会。
原本除了刚刚的那次爆发,还算平静的岩浆湖泊。
彻底的沸腾起来。
到处都开始喷射出窜向空中的岩浆流。
将成千上万只紫晶体。
源源不断的送往峡谷外的地面,以及——
峡谷两侧的火力平台上。
这些紫晶体,不只想要逃脱峡谷范围,还想顺便把压制它们这么长时间的火力平台。
也给一并彻底摧毁。
为此,它们甚至专门进化出了自爆的能力。
每一只成功触碰到火力平台的紫晶体,不管是体型微如昆虫,还是有篮球大小。
全部都能如炸弹般炸开。
而破坏力和其体型成正比。
最大的一只紫晶体,甚至足以将一座两米高的炮塔,当场炸成无法修复的残骸。
短短的17秒间。
先后有超过30座火力平台,就此被彻底摧毁。
直到开始有大量的电磁机枪修复完成,加入了战斗的行列之后。
这种紫晶体的入侵趋势,才得到抑制。
一点一点的,再度被重新逼退回峡谷的岩浆湖之中。
而在峡谷之外,
大量的紫晶体乘着岩浆与高空中的狂风。
开始尽力扩散向更远的地方。
它们有的速度极快,以接近亚音速的速度,直线往外激射出去。
有的则展开了如昆虫一般的透明双翼,一边在空中滑行,一边让身体也改变了原本的构造,看起来更加接近于岩浆冷却后的岩石。
这给苏武的晶体探测器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很多时候。
在探测器的感知中,它们都若隐若现。
很难准确定位其坐标。
紫晶体出现于峡谷外的第1秒。
布置在峡谷外秦岭山上的第一道防线。
开始激活空中拦截火力。
以每秒数十万发的速度,把黑压压一片的金属弹丸。
泼洒向那些露出踪迹的紫晶体。
第7秒。
人工智能分析数据发现。
因为经常无法获得准确的目标位置,兼且目标的移动速度极快。
仅仅依靠单纯的电磁机枪。
已经无法控制局势。
在杀伤了冒出来的超过一大半的紫晶体之后,仍然还有相当一部分紫晶体,成功的逃窜到了其它区域。
警戒等级由此自动往上调升一级。
开始陆续投入大威力的火箭弹,进行无差别的范围攻击。
不求真正杀伤紫晶体。
只要能将其从隐匿状态逼出来即可。
但显然,这种尝试的效果并不太能让人满意。
导致随后的短短十几秒内。
越来越多的区域,被卷入了战火之中。
苏武布置在秦岭山上的第2道和第3道防线,由此被迫加入战场。
连续三道防线的参战。
让人工智能的重视程度进一步上升。
同时开始尝试改变战术。
无差别的将所有抵达了第2和第3道防线的紫晶体和岩石。
都列为消灭的目标。既然无法快速的分辨敌人,那就干脆把所有可疑的存在全部摧毁。
至于这其中,会额外浪费多少弹药。
都不在人工智能的考虑范围。
伴随着战术的改变。
更多数量的火箭弹开始在天空炸开。
硬生生的在空中,形成了一连串橙红色的,宛如拉长的云团一般的火海。
将所有激射过去的固态物质,都吞噬进去。
直到十几秒后。
度过了最开始的密集冲击阶段。
抛射过来的紫晶体和岩浆碎石,明显下降了几个数量级以后。
几乎燃烧了半个天空的火海,才渐渐褪去。
转而由电磁机枪掀起的金属洪流。
继续接过拦截的任务。
而到了这一步。
空中数量大幅度减少的紫晶体,已经没有了更进一步的可能。
等待它们的,只有慢慢被消灭干净。
[检测到空中紫晶体基本已被消灭。]
[解除警报。]
[开始维修火力平台,补充弹药。]
农家小院避难所中。
数以十万计的蜘蛛机器人。
悄无声息的解除了预备作战的待命状态。
又按照原路交回已领取的武器弹药。
继续返回工程队投入劳动之中。
除了负责对应操作它们的远程控制中心的工人们以外,暂时没有任何人知道。
农家小院这座庞大的地下都市。
就在刚刚不久之前,经历了一次紧急动员。
距离全面战争,仅仅只有一线之遥。
秦岭山中。
等到一切平息。
苏武布置的第2和第3道防线的弹药储备总量,分别下降到了26%和34%。
已接近,甚至低于三分之一的最低储备线。
第1道防线的弹药,更是几近枯竭。
如果紫晶体再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暴动。
这些防线未必还能成功拦截它们。
但紫晶体经历了先前的冲击。
似乎也元气大伤。
这个时候,全部收缩进了岩浆湖泊的深处。
甚至,连过往已经沦为日常的试探行动。
也没有再继续进行。
就此。
双方不约而同的开始修复各自的损伤。
默默为下一次的战斗进行积蓄。
800多公里外。
余安市周边,某座靠海的避难所内。
一个胡子拉碴的中年男人。
缩在被窝里。
借着宿舍暗淡的灯光,浏览着互联网上的消息。
整个避难所里。
如今只剩下他,还有其他寥寥几个人,负责维持避难所的基本运转。
为了节省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避难所内连中央空调都没有开启。
只是通过煤炭燃烧热水。
在生活区以及几个主要的工作区,保持着相对较高的温度。
当然,这个较高是跟地面零下六七十度的极寒相比。
实际上,平均温度依然还在五度以下。
这就导致哪怕待在宿舍之中,也显得有些潮湿和阴冷。
让中年男人不得不躲进被子里,以保证在休息期间,能有个舒适的环境。
“江河市那边,又爆发了一次紫晶体冲击事件。”
“看起来真够热闹的。”
中年男人有些唏嘘,脸上反倒露出一丝羡慕。
再怎么样。
那里也是一个即将聚集起半个亿人口的人类社会。
无论如何,都不会缺少繁华的气息。
而不是像他这里一样。
随着一次次的人口大迁徙。
周边近百公里的范围内。
除了他目前所在的这座避难所里的几个人以外,已经没有任何人类存在。
甚至别说人了,就算是耗子和蟑螂也都没有。
低温和几乎不存在任何食物的环境。
让过去地球上生命力最为顽强的几大害虫,也都没有办法在这里存活下去。
黑暗,寒冷,孤寂。
是这片冻土上目前唯一的主题。
“等下一趟商队列车过来。”
“就能把避难所内剩下的物资,一次性全部拉走。”
“到时候,我们也能跟着一起搬到江河市了。”
“算算时间,最迟也就一个月后吧。”
羡慕过后,中年男人又一次忍不住计算起自己搬家的日期。
相对于其他那些,仍然有大量幸存者滞留的避难所。
中年男人这边。
唯一有价值的东西,也就是一些燃料和廉价金属。
还有就是避难所内的各种二手设备。
这些东西的价值,可能勉强就比商队列车跑一趟的成本高一点。
也因此,他在商队转移的任务中,优先级明显处于很靠后的位置。
再等一个月。
便是这种靠后的体现。
“幸好还有网络。”
“不至于真的和人类社会脱节。”
“也幸好还有比我更惨的人存在。”
为自己还要继续待在这种鬼地方长达一个月的时间而叹息。
中年男人滑动手机的屏幕。
视线落在聊天软件的一个好友上。
心中感到了些许的安慰。
从物理距离上看。
那个好友算是此时离他避难所最近的一个人。
不过他的位置,却不在陆地上,而是在更东边的海洋之中。
那里曾经是沿海一带的陆地。
在经过末世初期的海啸肆虐过后。
如今已成为了货真价实的海底。
并且,受到极寒气候的影响。
那里的海面,已经凝结起了厚达二十多米的冰层。
如果没有外界的帮助。
怕是这辈子都别想靠自己离开避难所了。
“整个避难所就只有他一个人存在。”
“周围二三十公里内,其他避难所的人要么已经逃走,要么就彻底死绝。”
“只要想想都令人窒息。”
中年男人喃喃自语,忍不住有些佩服那位好友的坚强意志。
不过,想来他能坚持到现在的最大因素。
应该还是能够连接互联网。
网络让他在精神层面上,可以无限的与整个东洲数十亿的人近距离接触。
心态好点的话。
其实感觉和正常生活在人类社会中,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江河市的卫星网络。”
“说起来也真的了不起。”
“不知道给多少人带来了活下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