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甄嬛传 瑛贵人41
甄嬛的声音颤抖着,带着难以抑制的哭腔,
“皇上,臣妾本已是废妃之身,承蒙皇恩浩荡,得以再次侍奉君侧,此等殊荣已如上天垂怜,然而今日,那摩格竟如此肆意地折辱臣妾,更是折辱我泱泱大清国威,臣妾自觉无颜存于世间,实在不愿再苟且偷生了。”
皇上坐在龙椅之上,面沉似水,他轻轻甩动着手腕上那串碧绿的佛珠,动作看似随意,却透着一股无形的威严。
他的语气平静得如同深潭静水一般,毫无波澜起伏,
“以你一人之躯,便可换取千万将士的性命,保住我朝江山社稷,难道这样做不值得吗?怎么,莫非你心有不甘,不愿为之?”
就在这气氛紧张到极点之时,只听得“砰”的一声巨响,勤政殿那厚重的朱红色大门猛地被人撞开。
只见果郡王允礼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
允礼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御前,双膝跪地,拱手抱拳,急切高呼道:
“请皇兄三思啊!倘若当真将熹贵妃送去准格尔和亲,天下百姓将会作何感想?他们又该如何评说此事?臣弟恳请皇兄收回成命,容臣弟率领大军出征准格尔,定当不辱使命,击退敌军!”
此时此刻,允礼的心中虽已不再存有昔日对甄嬛那般至死不渝的深情厚意,但他生性豁达,素来怜惜女子。
更何况,他与甄嬛之间毕竟曾有过那样一段刻骨铭心、美好难忘的时光。
因此,无论如何,他也无法眼睁睁地看着甄嬛被送去和亲受苦受难。
而皇上见到允礼如此冲动闯入大殿,脸上原本就阴沉的神色变得越发难看了起来。
他眯起双眼,冷冷地注视着跪在地上的允礼,眼中闪烁着令人捉摸不透的光芒。
整个勤政殿内顿时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氛围。
他自然是绝不可能真正将甄嬛送去和亲的,若真如此行事,将自己的妃嫔拱手相送予摩格,那他身为一国之君的颜面何存?
故而今日之举,实则仅仅是一次试探而已。
未曾料到的是,允礼竟当真不顾一切地冲了进来。
此时此刻,甄嬛与允礼之间存有私情之事已然确凿无疑!
只见皇上面沉似水,毫无表情地缓缓开口说道:
“十七弟对朕的嫔妃,可真是关怀备至啊。”
其声音虽不高,但其中蕴含的威压却令甄嬛和果郡王二人瞬间惊出一身冷汗。
甄嬛此刻心乱如麻,脑海之中飞速思索着应对之策。
无论怎样,允礼实在不应这般贸然闯入啊!
况且允礼明明已另有所爱,怎会在此关键时刻不顾自身安危前来营救于她呢?
而果郡王则赶忙出言辩驳道:
“皇兄,您的家事同样也是国事啊!臣弟之所以如此焦急地冲进来,无非是不愿看到皇兄因此事而遭天下人的诟病指责,此次准格尔行径嚣张跋扈、欺人太甚,皇兄万不可应允摩格提出的这等无理要求啊!”
果郡王深知自己此番冲动闯入实非明智之举,但事已至此,眼前的局势尚未发展到完全无法收拾的境地,只要能寻得恰当的说辞解释清楚,或许尚有一线转机。
皇上听闻此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令人不寒而栗的冷笑,那笑声仿佛能穿透人的骨髓一般。
他双眼微眯,冷冷地盯着面前的果郡王,语气森冷地说道:
“十七弟可真是能言善辩、巧舌如簧!熹贵妃之事,何时轮得到你来多嘴操心了?莫非你觉得自己有资格插手后宫事务不成?”
果郡王闻言,心中猛地一震,如遭雷击般呆立当场。
他万万没有料到皇上竟然会说出这番话来,一时之间不知所措,只得慌忙低下头去,不敢再多说一个字。
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浸湿了他的衣衫。
就在这时,一直跪在地上的甄嬛再次将头重重地叩了下去,发出清脆的响声。
只见她抬起头来,泪眼朦胧地望着皇上,声音颤抖却又无比恳切地道:
“皇上明鉴,王爷他对您可是一片赤诚忠心呐!他一心系着陛下和大清的江山社稷,绝无半点不敬之意,今日之事,千错万错皆是臣妾一人之过,臣妾不该引得那摩格求娶,更不该连累王爷前来为臣妾求情,恳请皇上降罪于臣妾一人,莫要牵连无辜之人。”
皇上静静地凝视着眼前的甄嬛,那锐利的目光似乎想要直接穿透她的灵魂深处。
良久,他缓缓开口问道:
“照你这么说,难道你已经决定要去和亲了吗?”
甄嬛听到这话,身子不由自主地颤抖了一下。
她紧紧闭上双眸,深吸一口气,心知此刻已是生死存亡之际,唯有放手一搏才有一线生机。
于是,她强忍着内心的悲痛与恐惧,用略微沙哑的嗓音对着皇上轻声吟诵起了一首《春日宴》。
“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这首诗饱含着她对皇上深深的眷恋与思念之情。
甄嬛一边吟诵,一边试图让皇上回忆起曾经与自己共度的那些美好时光。
而皇上听着甄嬛的吟诵,脸色阴晴不定,始终沉默不语。
整个大殿内顿时陷入一片死寂之中,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众人皆屏息凝神,不敢发出一丝声响,生怕一不小心触怒龙颜。
终于,在经过漫长而难熬的等待之后,皇上缓缓开口打破了这份沉寂。
然而,他所说出的话语却让在场所有人的心瞬间跌入谷底。
只听得他淡淡地说道:
“三日之后,送熹贵妃去准格尔,你们都退下吧。”
说完,便挥了挥手,示意众人离去。
————————————————
三日后,阳光明媚,微风轻拂。
皇上率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圆明园踏上归程,缓缓地向着紫禁城进发。
一路上旌旗飘扬,车驾辘辘作响,好不热闹。
然而,在这支庞大的队伍之中,却不见熹贵妃的身影。
皇上以熹贵妃养病为由,独自留在了宁静清幽的圆明园里。
回到宫中后,皇上并未像往常一样径直前往养心殿处理政务,而是毫不犹豫地与江采蘋一同走向了永和宫。
踏入宫门的那一刻起,皇上便仿佛忘却了外界的一切纷扰,全身心地投入到与江采蘋相伴的时光之中。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日头西斜,夜幕渐渐笼罩大地。
此时,一直守候在外的苏培盛匆匆走进屋内,恭敬地向皇上报禀道:
“启奏皇上,轿子已经按照您的吩咐从圆明园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