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罕见疾病!医学界认知极少的病!

许秋没有看到完整的病历,倒是没法下定论,只是道:“不好说……杜教授已经评估过了?”

杜崇岚此时也警惕起来了,道:“评估通过了,病人各种检查都齐全,我让人把结果送过来?”

许秋点点头:“麻烦杜教授了。”

杜崇岚笑了一声:“我该谢谢你,要是真有什么问题没能在术前发现,那我估计又要多一个心魔了。”

都说每个顶尖手术医生的身上,都带着一座墓碑。

这并非虚言。

越是尖端的术者,其接触的病人就越复杂、越凶险。

哪怕手术失误率再低,但总有因为各种原因丧命于手术台上的病人。

而如今,许秋若是能提前揪出一个雷,杜崇岚求之不得。

他本就为之前那一例死亡病例而耿耿于怀。

如果短期内手里再出一次问题,就算外界不苛责,杜崇岚可能自己要闭关调整一段时间了。

……

很快,病人的资料就都被送来了。

经过检查,移植前做的肺功能检查,病人的一氧化碳弥散量明显降低,和其他指标不成比例。

不过胸部ct倒是不存在什么问题。

不对,应该说——看上去就是普通的纤维化。

“病人的肺动脉高压监测上了吗?”许秋转而看向手术室内的麻醉医师。

麻醉医师立刻给出了回报:“右心导管检查已经做了,病人肺动脉压60/20mmhg(平均压35mmhg),肺动脉楔压11mmhg。fick心脏指数为355l/min/m2……”

这个结果,同样也看不出什么。

而这也让许秋皱起了眉头,他问道:“病人病史有什么疑点吗?”

杜崇岚仔细回想了一下,最后有些不是很确信地道:“经常干咳?”

说完,他又像是想了什么,道:“病人有几次不明原因的发热,而且最高温度曾经达到四十摄氏度……”

而听到这里,许秋突然有种不妙的感觉。

完美级双肺移植,让他对术中的各种意外都有些强烈的机警感。

尽管干咳和高热都发生在术前,此时病人已经得到了控制……但,引发干咳和高热的因素大概率没有被控制。

万一术中突然发作,那足以摧毁一台肺移植术。

“红斑狼疮、肺动脉高压、一氧化碳弥散异常,还有干咳和发热……”

许秋思索了起来。

突然,他眉头一皱。

肺动脉高压……到底是原发性的还是继发性的?

他追问道:“病人的心脏有问题吗?”

杜崇岚有些诧异,道:“病人的确有一过性的高血压,不过我们请了心外科的会诊,确认心脏没有器质性病变……”

而许秋的眼睛却是眯了起来。

杜崇岚只擅长肺移植,对心外科知之甚少。

但,如今的许秋,在涉及到肺移植和心脏细节上的诊疗经验,却约等于加强版的杜崇岚+侯从军,因而此刻他几乎立马就冒出了一个念头——所谓的肺动脉高压,只是假象!

真实的发生原因,可能是身体的其他变化导致压力增高。

包括一过性高血压,大概也是出自同一原因。

这一瞬间,从许秋脑子里出现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嗜铬细胞瘤……

“但不可能是嗜铬细胞瘤。

“不过,致病机制可能与此类似,也是通过分泌某种激素引起身体变化……”

许秋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杜崇岚。

而杜崇岚瞳孔则是骤然收缩:“总不能是dipnech?”

所谓dipnech,其实就是弥漫性特发性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

一种罕见的疾病。

目前医学界对其的认知非常有限,主流医学界认为可能是肺类癌的癌前病变。

特点就是散在的肺神经内分泌细胞沿着支气管黏膜增生,形成小结节或是线状的病灶。

而这种分泌细胞,会在低氧血症时分泌5-羟色胺,导致局部血管收缩。

“血管收缩……”

杜崇岚此时像是想明白了什么,有些不可思议地道:“高血压和肺动脉高压,都是5-羟色胺的分泌引起的?!”

许秋只是道:“你自己判断。”

许秋拥有的,只是完美级的双肺移植术。

但涉及到更精深的胸外科疾病,就不如杜崇岚专业了。

所以在这方面,他并没有随意置喙。

杜崇岚沉默下来。

足足思考了数分钟,他才表情一沉,道:“请一个能做‘降落伞缝合’的医生过来,同时麻醉组准备自体血回输系统。

“另外,额外备药奥曲肽。”

杜崇岚这一通安排之后,肺移植术也在数十分钟后正式开始了。

虽然有可能是dipnech,但……该病并不影响肺移植本身。

只是会出现不少误导性的举措。

果然,在开胸不久后,杜崇岚就发现病人肺表面布满了珍珠样的结节。

这在先前的影像诊断中,被归类为了常规肺纤维化。

然而眼下显然不同。

“……转移性肺癌?”手术团队中,有医生脸色一变。

先前查肺癌、看淋巴结有无恶性病变,其实就是排除转移癌。

一旦有肿瘤并且发生了转移,那做不做肺移植都是一个死字,无药可救。

不过这时,却有经验丰富的医生道:“不,不对,可能是dipnech!”

杜崇岚此时也微微点头:“dipnech特征性的神经内分泌微结节,在胸膜下的表现就是‘星空征’……许医生,做一个冰冻病理?”

冰冻病理是一种术中快速诊断技术。

最快的情况下,十几分钟就能对手术中切取下来的样本进行判断。

一般的手术,如果开胸见到一堆“珍珠”,基本上都是往转移癌的方向考虑,主刀大概率就直接终止移植、放弃手术了。

但此时有了许秋的提前预警,杜崇岚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

而许秋点了点头:“做个病理吧,选择靠近细支气管黏膜附近的样本。”

dipnech的增生多发生在支气管、细支气管黏膜附近。

所以要确定此病,肯定要在这些区域取样。

杜崇岚的动作很快,几分钟的功夫,他就取了一块标准的样本,赶紧就让人送去了术中病理室。

此刻,手术室全体都停了下来。

在病理出来之前,谁也不敢随意进行下一步……毕竟如果真的是转移癌的话,这一刀下去,病人可能就下不了手术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