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公岁月神偷

第162章 想办法(5)

“此次陕西华州受灾,五县沦陷,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

李景隆面对朱家父子二人,正色说道,“正如老爷子您说的,赈是其次,管是首当其冲的第一要务!”

老朱和小朱对视一眼,同时在椅子上落座。

“说下去!”老朱道。

“赈数十万人怎么赈?”

“那得多少人去管他们?”

“管他们的人怎么管?”

“调兵?”

“那这么一来,朝廷又增加了一个巨大的花费!”

“即便再拨一百万两,也未必能够!”

“而且其实灾不可怕,可怕的是老百姓自己慌了。”

“所以臣觉得不能单纯的赈,而是要给他们点事做!”

说着,李景隆抬头,“臣以为!”

“从灾民之中,挑选青壮出来,按天给与工粮,直接参与到赈灾和灾后的重建上!”

“灾民手中有了粮,青壮们被管束起来有了事就不会乱!”

老朱小朱同时对视一眼,忽然之间皆是莞尔。

“你呀,不揍你,你就想不出好办法来!”

老朱笑骂一声,“挨一顿揍,才想出个真正说的去的办法!”

“你要说的”朱标笑笑,“是以工代赈吧?”

“啊?”

李景隆一怔,低声道,“此事,古已有之?”

“你个不学无术的家伙!让你平日多读书,你都读了什么?”

朱标点点他,“以工代赈,最早记录源自齐国大夫晏婴,前宋时名相范文正公也曾用此道,用以控制灾荒”

说着,转头看向老朱,“父亲,儿子以为此事可行!”

“嗯,来人,传六部九卿还有都察院进宫议事!”

以工代赈,相比于李景隆所说的风化牌,直接上升到了军国大政的等级。

这也意味着,必须要集思广益慎重对待。

“另外赈灾一事!”

朱标又道,“父亲,是不是要选派钦差大臣,赶赴灾区。”说着,顿了顿,叹息半声,“地方官实在是信不过!如此大灾,他们为了保住头上的帽子,必然会能藏就藏,能瞒就瞒。”

“甚至不惜草菅人命!”

老朱点头,“这跟咱想到一块去了!”说着,也顿顿,“太子可有人选?”

闻言,李景隆看了朱标一眼,马上低头。

老朱这是让他儿子,在朝中树立权威呢!

也是让太子朱标,给自己班底中的人露脸的机会呢!

“刑部右侍郎章存厚如何?”朱标低声道。

“哦!”老朱眉毛一动,“故章学士的之子,家学渊源,品行端庄,在河南观察使的位置上考评都是优等,倒是个不错的人选!”

章存厚?

李景隆脑中把这个人的形象过了一遍,心中暗道,“这个人看来是标哥未来几年都要重用的人,我这边一定要跟他打好关系!”

“二丫头?”

突然,就听老朱喊他,李景隆茫然抬头,“臣在!”

“哎,你身边有没有什么人选?”老朱问道。

这话把李景隆问得,更是摸不着头脑。

这等军国大事,让我推举去赈灾的钦差?

您是太看得起我了?

还是我耳朵出现幻觉了?

“父亲在问你话呢?”见李景隆不出声,朱标催促道。

“这臣身为勋臣,平日跟朝中的官员们都不大来往。您老让我推举负责赈灾的官员,这臣是真的”

正说着,李景隆看着老朱含笑的眼神,突然间读懂了其中那丝丝的含义。

既然选派钦差,那六部九卿皇亲国戚随便选一个人不就成了吗?

六部九卿虽然位高权重,但跟地方上牵扯太多。

都是他们的门生故旧,到了地方之后,多是瞒上欺下。

赈灾这种事,最好是派那种毫无根基的,没有派系的,谁都敢得罪的愣头青去!

“既然您问了!”

李景隆改口道,“臣心里还真有个人选,这个人您和太子爷也是夸过的!”

“何人?”

“光禄寺中丞,户部广东司郎中,左春坊左中允李至刚!”

“哈!”

朱标一笑,扶额道,“原来是他呀!哈哈,嗯嗯,这个人倒是不错!”

说着,低声对老朱道,“这人是个官迷,为了升官六亲不认!”

老朱沉吟片刻,“那就章存厚为主,李至刚为辅!”说着,又道,“咱这边就不见他们了,你多跟他们嘱咐几句!”

“是!”

朱标刚答应一声,外边就有太监声音传来,“皇上,太子爷,各位部堂已进宫候着了!”

“嗯!”

老朱摆手起身,看了李景隆一眼,“回头给二丫头拿几瓶药膏!”

朱标拍拍李景隆的肩膀,“赶紧跟应天府打招呼去,银子五天之内弄不上来,应天府就换人!还有,李以行那边你去打招呼!”

~~

“我这一天成他妈碎催了!”

李景隆捂着半边脸,从玉华堂中出来,一路快走到了玄武门外。

“先去找应天府,再去见李至刚!”

“我这一天都让你们爷俩给忙成啥了?还大耳瓜子打我?”

李景隆心中愤愤不平,刚登上马车,突听身后有人时间的喊,“公爷公爷!”

他纳闷的回头,就见李至刚捂着官帽,嗖嗖嗖的从远处跑来。

“以行呀,正找”

李景隆说着,突然改口道,“你找我什么事呀?”

“公爷!”

李至刚跑到跟前儿来,看看左右,忽从怀中抽出一沓子银票。

啪的一下,拍在李景隆手中。

“嘶”

银票重的都压手了。

“公爷,这是下官报效的二十万两!”

李至刚好似唯恐周围的侍卫和进出的官员们听不着似的,大声道,“下官已经取来了!敬请转交给太子爷”

李景隆低头看看手中的银票,一拽李至刚,“上车说!”

“车上说别人就听不见了不是,车上说是不是窄了点儿”

让李景隆一把拽上了马车,李至刚扶了下官帽,低声道,“公爷,不是下官小气!其实就算是五十万,下官也能拿得出来。不过下官身边没有,得写信回松江老家,让族中给凑”

“你们家怎么这么有钱?”李景隆疑惑道。

“下官家里呀,前朝的时候,是松江织造皇商”

说着,李至刚陡然闭嘴,改口道,“也是祖宗保佑,留了点家业给我们这些不孝子孙!”

“以行,你这份爱国之心,忠君之心,我一定转告给太子殿下”

李景隆说着,为难道,“不过不过”

李至刚追问道,“怎么了?不过什么?”

“有件事,我不知对你是好还是不好”

“您说!”

李景隆为难道,“刚才皇上说派遣去陕西赈灾的官员需要一名刚正不阿,视钱财如粪土,两袖清风铁面无私之人”

咚咚咚咚!

李至刚的心,瞬间跳到了嗓子眼。

“我本想推荐你!”

嗡!

李至刚的雪,唰就热了,脑子直接开锅了。

“可是呢?”

“别他妈可是您别可是呀!您没推举我?”

李景隆正色道,“我这不是想着别害了你,得罪人是做官的大忌”

“下官就不怕得罪人!”

李至刚拍着胸脯子,“公爷,下官是爱谁谁若让下官去赈灾。谁敢多吃灾民一粒米,下官把他们全家隔夜屎都打出来!”

“那我去皇上推荐你?”李景隆道。

“嗯嗯嗯嗯嗯嗯!”李至刚脑袋点的跟小蜜蜂的翅膀似的。

“但别人也有跟本公说,想去的这可如何是好?”

李景隆低头,看着手中的银票,很是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