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武则天偏袒明显,朱由崧即位摄政
看到这里,武则天冷冷一笑。</p>
“这个史可法,还是太天真了。”</p>
“权力的本质就是独裁,他竟然主动放弃独裁,去和别人商量,被别人影响。”</p>
“这种人怎么能成事?”</p>
一旁的长平听得大惑不解,欲言又止。</p>
她已经学乖了。</p>
这种时候提出问题,恐怕又要迎来武则天的一波训斥。</p>
不如不说为妙。</p>
便在此时,长平听到了来自李隆基的声音。</p>
“皇祖母,史可法并非大明皇帝,他也没有这种独裁的资格吧?”</p>
长平心中一动,顿时露出了幸灾乐祸的表情。</p>
傻小子,你问这种问题,肯定要挨骂了!</p>
武则天看了一眼李隆基,露出温和笑意。</p>
“傻孩子,你还是太年轻。”</p>
“群龙无首之际,任何人只要愿意站出来登高一呼,都有极大的可能性得到众人服从。”</p>
“更何况史可法作为南京最高长官,主持朝政扶立新君本就是名正言顺。”</p>
“只要史可法立刻颁布公文,宣布南京方面迎立桂王为新皇帝,谁敢说个不字?”</p>
李隆基恍然大悟,一拍大腿。</p>
“是了。南京本来就是北京沦陷之后的中枢,史可法作为中枢最高长官迎立皇帝合情合理。”</p>
“谁想要反对史可法的提议,就是和大明的正统作对,和所有忠于大明的臣民作对!”</p>
武则天露出笑意。</p>
“好孩子,你果然聪明。”</p>
“不像有些人,怎么说都不明白!”</p>
说着,武则天不露痕迹地看了一眼长平。</p>
长平:“……”</p>
合着本宫说话,就是训斥。</p>
李隆基提问,就是夸奖?</p>
这态度区别也太大了吧?</p>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p>
汤开远语气急促地开口道:</p>
“大人,为今之计,只有立刻宣布南京朝廷迎立桂王。”</p>
“以正统之名,才能阻止福王登基!”</p>
“我们还有东林诸公在朝野中作为应援,未必就会输给马士英这个背信弃义之人!”</p>
史可法沉默良久,颓丧地叹息一声。</p>
“不行,我们不能这么做。”</p>
“如今闯贼已经窃据北京,若是大明在南方又起内讧,岂不是要亡国了?”</p>
汤开远急了,忍不住道:</p>
“大人,您写了那封信给马士英,此獠一定会利用这封信在福王面前诋毁你。”</p>
“等福王登基之日,就是大人你失势之时啊!”</p>
史可法无奈地摇了摇头,道:</p>
“罢了,只要能保住大明的江山社稷,史某就算是被削籍为民又如何呢?”</p>
“随他去吧。”</p>
汤开远无言以对。</p>
【史可法作为南京权力最大的文官,在迎立新君的时刻接连犯下失误。】</p>
【而他之前的那些盟友们,则又换上了另外一副嘴脸。】</p>
东林党大臣高弘图刚刚回到府邸,就看到了党魁钱谦益。</p>
“韩公公召高兄前去,是否为立新帝?”</p>
钱谦益如今并无官身,故而没有资格被召集。</p>
高弘图表情相当难看,过了好一会才叹息道:</p>
“福王登基已成定局。”</p>
听完高弘图的讲述,钱谦益不由大怒。</p>
“这个史可法,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p>
“偏偏要去和什么马士英商议,气死老夫了!”</p>
说完,钱谦益拂袖就走。</p>
高弘图见状,便唤道:</p>
“钱兄且慢!”</p>
钱谦益怒气冲冲地开口道:</p>
“慢?老夫这就回去发动正义之士,就不信马士英和那几个总兵能翻了天去!”</p>
高弘图盯着钱谦益,缓缓道:</p>
“史可法的性格,钱兄应当知晓,是不会反对福王登基的。”</p>
“福王即位已成定局,钱兄还要发动什么?”</p>
“天子,非我等臣民能抗衡!”</p>
钱谦益身体一震,过了好一会之后露出笑容。</p>
“多谢高兄指点。”</p>
“老夫这就回去准备一下,明日领各地名望士绅,前往龙江关迎候新帝御驾光临!”</p>
【东林党作为大明势力最大的士大夫集团,天然具备士大夫阶层的软弱性和妥协性。】</p>
【在意识到事不可为之后,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党开始竭力向福王朱由崧献媚,仿佛之前反对朱由崧最激烈的人并非他们。】</p>
【山东总兵刘泽清原本也倾向于东林党,见状同样不得不服从众议,领兵南下护卫朱由崧进入南京。】</p>
【至此,迎立朱由崧成为定局。】</p>
【由于此刻大明真正的太子朱慈烺依旧不能确定生死,故而朱由崧并未立刻即位,而是先成为监国摄政王。】</p>
五月初三,朱由崧在群臣簇拥下,坐上了摄政王的宝座。</p>
主导了这一切的凤阳守备太监卢九德神气活现,高声宣读起摄政王朱由崧的旨意。</p>
“……封史可法为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入阁办事。”</p>
“马士英加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仍任凤阳总督,主持军务。”</p>
马士英听到封赏之后,不由大吃一惊。</p>
他和史可法都是东阁大学士不假,但史可法能入阁办事,属于内阁成员。</p>
马士英却没有获得入阁办事的职责,意味着他依旧还仅仅是凤阳总督这个地方官,并非能涉及到大明核心权力的内阁大学士!</p>
怎么会这样?</p>
马士英完全理解不了。</p>
卢九德还在继续诵读:</p>
“总兵高杰加封兴平伯,镇守徐州、泗州。”</p>
“总兵刘良佐加封广昌伯,镇守凤阳、寿州。”</p>
“总兵刘泽清加封东平伯,镇守淮安、扬州。”</p>
“靖南伯、总兵黄得功加封为靖南侯,镇守滁州、和州。”</p>
“四镇总兵由凤阳总督府麾下,改隶朝廷直属亲军。”</p>
……</p>
听完四镇总兵的封赏,马士英身体又摇晃了一下。</p>
原本马士英是这四镇总兵的顶头上司,可以名正言顺节制四镇总兵。</p>
可现在四镇总兵全部都收归朝廷直属,他们不会再听从马士英的命令。</p>
没了兵权的马士英,由此失去了最大的政治博弈筹码。</p>
他虽然恨得咬牙切齿,但也只能和众人一起谢恩。</p>
看着这一幕,坐在摄政王位置上的朱由崧微微一笑。</p>
明初世界中,朱元璋咦了一声,露出惊讶表情。</p>
“想不到,这个朱由崧居然还是有点手段的。”